【我的从教故事】一路奋进一路歌

作者:赵贵红 时间:2025-01-02 点击数: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价值也不断充实自己。现任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主任,科技部现代食品评审专家,中国食品行业智库专家,山东省高校第三批黄大年式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创新教师团队负责人,山东省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特色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山东省教育厅校园食品安全专家,山东大树集团首席科学家,菏泽学院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

一、师德高尚,忠于育人

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从教30多年来,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堂内外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以黄大年老师为学习榜样,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用目标促进学习,引导学生筑梦、追梦、圆梦,使一届又一届食品毕业生成为食品行业的佼佼者,食品行业的创新者,食品安全的守护者。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始终保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其他老师,带领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创新教师团队入选2023年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1991年到菏泽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后一直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无私奉献。先后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焙烤食品工艺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饮料工艺学》的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工作,授课达260学时/学年。为提高教学效果,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刻苦钻研教材,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认真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结合所讲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认真备课、准备大量相关实务资料,在教学上力求做到堂堂优质课,并且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使学生充满自信、昂首挺胸,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无论春夏秋冬,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的灯光总是熄得最晚。

始终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致力于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坚持既教书又育人、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认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因此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站在食品科技知识发展前沿,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教学的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多方面收集素材,常年到企业生产一线调查,力求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重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出并实践了创新教学法的五原则。即以问题为主线,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综合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用综合以后的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努力培养兴趣,通过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激情;注重转化,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质;鼓励学生突破书本、突破教师、突破前人、突破权威,强化创新意识。负责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参与主讲的《创新创业基础(三)》被评为学校一流课程,填补了食品工程一流课程的空白。

根据教学计划,每年亲自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打破空间限制,把车间当课堂,现场讲解生产新装备、生产新工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菏泽学院报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进行了专题报道。

以身作则,有较高的集体观念,服务意识强,在申报课题、课题研究管理、鉴定、申报奖励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真诚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重视加强同本系青年教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从思想上关心他们,在教学上帮助他们,在科研上指导他们。2019年入职的博士刘建、宋慧波已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教师。2022年带领团队获批建立了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特色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三、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教师职业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深受学生好评。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关注学生成长,每年都担任多名学生的学业导师。通过担任学业导师,增加了和学生的沟通,帮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对于毕业班的学生,从毕业应聘信息收集落实、实习指导、论文指导到顺利毕业等,更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100余人次。从选题、确定论文框架、查找参考资料,到论文内容的语言斟酌等,无论多晚都全程给予悉心指导。这种无私的奉献使他深受学生们爱戴。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和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获得优秀学业导师、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铜牌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四、求实创新,科研不辍

为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带领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全体教师不断求实创新,努力克服建系晚、科研条件差的困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优化整合教师资源,协调组织科研团队,调整学科结构和研究方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获批了黄河流域高效生态特色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药食同源特色产品创新研发与应用示范功能性杂粮粥研究与开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黄河滩区20万亩订单杂粮高产种植与产业化开发》、蔬菜净菜加工、高效种植及其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体系集成示范、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共同体菏泽大蒜产业服务团项目等省级项目6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山东省重大研发基于临床大数据和多维组学的药食同源组方及产品转化、家畜粪便污染源生态转化及其提高农产品品质技术体系集成创新研究芦笋智能采收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山东省药食同源(产品)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合成大米肽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省级项目5项,其他市厅级项目及横向课题15项。

带领团队扎根企业,服务地方,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在食品深加工、功能食品、天然产物提取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瞄准前沿选课题,与大树集团开展植物基燕麦奶的研究开发,指导企业技术攻克难关,解决了传统燕麦饮品口感粘稠、蛋白质沉淀、脂肪上浮、淀粉老化、口感粗糙等问题,促进企业科技发展和产品升级。通过植物基燕麦奶项目产学研对接,促进菏泽学院与大树集团联合成立了大健康产业学院,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树立典范。同时带领团队与企业开展多项横向课题研究,如多功能发酵中试平台及工艺优化研究辣椒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及中试小分子抗菌肽研发与产业化等横向课题多项,到账经费400余万元,使学校、企业和政府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创新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1项,菏泽市科技进步奖10项,菏泽学院优秀成果6项,菏泽市社会科学奖5项。因此中国国际电视台、大众日报、菏泽日报、牡丹融媒等媒体相继报道了服务地方的事迹。

多年从事牡丹功能性食品开发研究,创建菏泽市牡丹功能性食品重点实验室,分析油用牡丹根、花、叶、籽以及籽粕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开发牡丹籽种皮菠萝蜜果丝酵素、牡丹籽纳豆研制及功能产品、牡丹鲜花酒、牡丹酱油、牡丹花粉面包等牡丹衍生食品,发表牡丹食品加工论文10篇,为菏泽牡丹加工创产值6000余万元,为油用牡丹产业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做了大量工作,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实现牡丹食品绿色高效生产,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对科学研究的不断追求和对专业的热爱,成为了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

面对众多荣誉和不凡成绩,始终保持着学者的矜持与淡泊,仍以不忘初心,时不我待的精神拼命工作,继续在教育事业上书写辉煌的篇章!

 

菏泽学院教师工作部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大学路2269号 
邮编:274015